“前有微软,后有盗版”,中国的软件从业者们,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尴尬.他们,就在这样的尴尬中艰难前行.金山,恰恰是这支尴尬队伍的“扛旗手”.

       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狂歌与梦想,也代表着一个群体的执着与彷徨.它曾经如此近地触摸辉煌的巅峰,也曾经如此不可思议地跌入失意的低谷.直到今天,依然还有人会提出种种疑问:中国软件业的未来在何方?金山还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微软”?

狂欢年代

他不停地写啊写,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倒下就睡

“闭关”一年半编写WPS登上巅峰

如果再早20年,中国年轻一代的“偶像”不是丁磊张朝阳,也不是马化腾马云,而是声名鹊起的编程天才———

王永民发明了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吴晓军改造完成了CCDOS2.10版汉字系统;朱崇君首创中文字表编辑概念……而其中名气最大的,被最广泛认可的,无疑是金山的求伯君,他被称为“程序员第一人”。

1988年5月,求伯君把自己关在了深圳的一家酒店,他要写一款叫做“WPS”的程序,所用的唯一工具便是现在看起来老掉牙的386电脑。

“他不停地写啊写,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倒下就睡,”金山老员工回忆说,“闭关”数月,求伯君三次肝炎发作,每次都不得不住院一到两个月。然而,为了加快程序进度,他不顾医生警告,把电脑搬到了病房里。

这样的日子,求伯君过得乐此不疲。“能够让我安心写软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他总是说,哪怕不给钱都愿意写。

中国的第一代软件,能够在市场上红火一时,除了当时一批编程高手们刚刚萌动的市场意识外,这种后人难以企及的“痴迷”同样功不可没。

苦熬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求伯君带着长达10万行代码的WPS1.0“出关”了。那一刻,他或许还没有想到,他将开辟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没有广告、没有评奖,这款字处理软件仅仅凭借口碑就一夜成名。随后的六七年里,WPS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国内软件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

“WPS几乎成了电脑的代名词,”金山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简直是“数钞票都数到手软”。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套WPS批发价是2200多元,年销售3万多套,也就是说创造的收入超过6600万元。

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人来说,当时WPS和DOS命令、王码五笔以及Windows 3.X一样,都是必学课程。

这无疑是一个程序员所能创造的最高巅峰。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成功,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后来 一度担任金山CEO的雷军在看到WPS的第一刻起,就对它佩服有加,“我不相信中国内地还会有这么好的软件,当时觉得这个软件一定是在香港做的。”同是程 序员,在他的心目中,求伯君无疑已经成了“偶像级”人物。

可是,求伯君对自己和WPS却有另一番解读。“我是赶上了电脑刚进入中国,一切都是空白的机会,”他如是说,“市场上什么都奇缺”。

这不是一句“套话”。今天用惯了电脑的人们,不会想到,这玩意儿刚进入中国时,居然是全英文的!别说看中文,想输入一个汉字都难上加难。

于是,第一代精英“鼓捣”出来的产品,几乎都和“汉化”沾边,而且,几乎每一件产品的推出,都或多或少地引起轰动。

求伯君是这些幸运儿中“最幸运”的一个,他的本意是想做一款与众不同的汉字处理软件,却没想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内忧外患

是“上了微软的当”还是出现了“决策性的错误”?

新产品走老路“盘古”成了“陷阱”

WPS陷落的速度,几乎可以和它成名的速度媲美。1994年还如日中天,转眼便折戟沉沙。

“1996年是金山历史上最艰难的日子,”金山元老级人物、现任培训中心总监的董波回忆说。那一年,曾经月入数千万元的金山,账面上只剩几十万元人民币!

短短两年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谁打败了WPS?

“我们上了微软的当”,雷军扼腕而叹。1990年前后,甲骨文、IBM、微软等跨国软件巨头纷纷逐鹿中国,尤其是微软的大兵压境,令风靡一时的各种中文处理系统全军覆没。业界感言“微软之下,寸草不生”。

发生在金山和微软之间的故事,还不止这些。据说,1994年微软在引入中文字处理系统Word4.0时,主动向金山伸来橄榄枝,希望与后者的WPS兼容,以便轻易打开双方软件格式存储的文件。

“天真”的金山答应了,于是WPS坠落了。直到今天,大多数金山人还持这样的看法。甚至有人说:如果WPS没有公布文件格式,微软或许根本没有机会迅速在中国办公软件市场崛起。

这只是一个假设。然而记者发现,导致WPS溃败的原因,绝不这么简单。

失败的种子是在1993年埋下的。这一年,意识到“做DOS下的软件没希望了”的金山,调集资金、人力研发一款Windows下的办公软件,它集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词典等功能于一体。

金山为这款软件取了个响亮的名字———盘古。“我们认为自己当时干的就是开天辟地的事情。”雷军说。

然而,这是一次致命的失败。求伯君曾经保守估计它的销量可以达到5000套,但6个月过后只卖出了2000套。“盘古”没能开天辟地,却耗费了金山大量的现金。

回过头来看,“盘古”是一款注定要失败的产品,程序员的偏执和市场方向的错误判断,让金山越走越远。

“我们当时定位上有点偏差,可以说有一个决策性的错误,就是一定要做一个和DOS时代一样的 WPS,”董波告诉记者,“盘古”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诞生的,虽然在Windows下操作,可同DOS时代的WPS一样,它只能模拟显示、模拟打印,这时 微软的Word已经可以“所见即所得”了。

与其说是微软给了金山致命一击,不如说是金山给了自己致命一击。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路径依赖”,意即人们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曾经给金山带来无限辉煌的WPS,这一次却 成了金山“路径依赖”的陷阱。

卖房求存

“我们到底能为民族和国家做点什么?难道我们就这么认输了吗?”

在事业最低谷扛起“民族软件大旗”

如果在与微软的遭遇战之后,金山选择放弃,那么今天谈及求伯君和他的公司,将是一个彻底的“过去时”;所幸的是,求伯君坚持下来了。

坚持并不容易。1996年的金山,人员一个接一个地流失。求伯君回忆说,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20来个了。哪怕就这样一个规模,金山也开始为工资发愁了。

金山人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连带雷军在内。“那年,我失去了理想,”多年以后,他这样说,“没有理想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最郁闷的事情”。失去理想的雷军提出辞职。

“程序员第一人”求伯君第一次发现,商业世界原来这么残酷。他可以不要钱、没日没夜地开发软件,可是手下那帮人却要生活,公司还要运转!

怎么办?卖别墅!

求伯君横下一条心。这是他唯一可以筹到钱的办法。别墅是1993年投资人张旋龙奖励给他的,在最危难的时候,它换来的是200万元的现金。

在求伯君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雷军决定留下来,“完美主义”的激情战胜了短暂的彷徨, “我们到底能为民族和国家做点什么?能不能做出让整个民族骄傲的事业?难道我们就这么认输了吗?”

经历微软一役,金山人自觉地将“民族软件大旗”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尽管它很沉重。仅剩的20来号人,靠着卖别墅换来的200万元重新“出发”了,目标是WPS97。按照求伯君的安排,金山所有高层全部降薪,但开发人员维持原来水平。

尽管如此,过程并不顺利。从DOS到Windows,金山需要熟悉很多新东西,然而每次还没了解清楚,微软又升级了。更要命的是,金山还得攻克曾经让它一败涂地的“所见即所得”这个难题。

“没有资料,我们只能瞎试,一共建了五六套模型,最后终于摸索出来了。”董波说。

时间指向1997年10月,沉寂两年多的金山带着新一版的WPS重新亮相。据说,才推出两个多月,就卖出了1.3万套。

在求伯君的心目中,他已经不仅仅是在做一款能够让公司谋生的软件,而是在做中国软件从业者的“骨气”。正如一位资深人士所评价的那样:无论如何,能够与微软缠斗20年还没有倒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求伯君、雷军们完美主义式的坚持。事实上,用商业世界里任何一条成本收益法则计算,金山都在做着“亏本”的买卖,十多年来,它甚至不惜用从网络游戏、杀毒软件、翻译软件上赚来的钱贴补WPS,常人实在难以想象。

“只要金山还在,WPS就还在!”求伯君在最近给记者的邮件中写道。作为一个企业家,求伯君的表现,或许有些稚嫩和率性,然而,他身上的那份执着和不服输的气质,却不得不让后来者钦佩。

-记者手记

要学习,但学什么?

软件研发的天才在向对手学习的过程中却一错再错

微软打掉了金山的市场地位,也打掉了金山的自信。金山原本是其他公司和程序员学习的偶像,现在却成了最狂热的“学生”。

这一点在雷军接替求伯君出任CEO后表现得尤为突出。雷军的“老师”名单上,先后出现了网易、GOOGLE、任天堂,当然还有微软。

的确,金山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如说市场导向的意识、比如说营销的经验……毕竟,它的两任掌舵人,都是倾向于理想主义的程序员出身,他们不像史玉柱们那样,骨子里流着商人的血液,对市场和利润有着天生敏感的嗅觉。

然而,金山学习带来的负作用或许不亚于一次产品开发的失败。

学习微软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雷军回忆说,早在10年前,他就开始了对微软的学习,1996年前,金山没有市场部,于是雷军按照微软的架构设立市场部,甚至连研发组织模式、事业模式都全盘照搬。

然而,这样的学习并没有给金山带来成功,“对微软的模仿,使我们走错了道路,”直到现在,雷军依然很懊悔。“天天升级版本,每个版本都在推销,结果忘记了用户的口碑。”

究竟是微软把金山带入了歧路,还是金山悟错了微软的精髓,答案不言而喻。很难想象,如果金山在学习上的天分,像它在软件研发上的天分一样出色,今天的中国软件业会是怎样一个格局。

求伯君对雷军一直评价颇高,他认为自己只是给金山打了地基,而雷才是真正盖楼的人。然而,记者还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追问金山老员工:如果当初不是雷军掌舵,金山会是什么样子?

没人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他们只是说,大家都公认雷军管理非常细致,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和推动力。

不过,可以相比较的是,痴迷程序的比尔·盖茨,把微软的权力棒交给了“营销高手”鲍尔默;IBM在最困难的时候,找来了一个完全不懂高科技的郭士纳,员工们都嘲笑他“千万别把芯片当成了饼干”,可偏偏就是这个“技术白痴”让IBM这只“大象”重新跳起了舞蹈!

这些标杆企业选择了可以弥补自己缺陷的接班人,但金山找了一个与前任特质一样的传承者。

-对话求伯君

不做中国的微软

要做世界的金山

“只要梦想还在,金山就还在”,随着雷军的离职,一直隐居幕后的求伯君,再度出山担任金山CEO。这位曾经的“程序员第一人”,又要继续他的金山之梦。

面对记者的提问,求伯君十分坦然。他说,能从事软件,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卖别墅没有后悔过

羊城晚报:金山1996年前后曾经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求总不得不卖自己的别墅。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后悔过?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成功怎么办?

求伯君:那套别墅本来就是张旋龙送我的,卖了换钱去做WPS,也很应该。房子卖了就卖了,我 没有后悔过。也有人建议我去拉项目、做系统集成什么的,但我放不下WPS。那段时间的压力真的很大,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基本也没什么节假日,好在我这 人想得开,实在不行也没什么的,如果一个人非要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位置上,那就太沉重了。

我们做了很多的小产品,金山影霸什么的,也获得了成功,我知道公司是能活过来的了,但还是到了WPS97面世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松了口气。

羊城晚报:怎么评价金山20年来所走过的路?

求伯君:廿年风雨,弹指一挥;坚守梦想,我心无悔。

羊城晚报:有没有后悔从事软件行业?

求伯君:能从事软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雷军十几年功勋卓著

羊城晚报:当时让雷军出任总裁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同是程序员的出身,有没有担心他无法执掌大旗?

求伯君:当时也想选外面的人来做总裁,但选来选去都没有什么合适的。后来我们大家讨论让雷军试试,由于公司还小,决定一个问题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大家觉得可以就定下来了。事实证明,雷军是一个非常勤奋、非常聪明的人,他在金山十几年功勋卓著。

羊城晚报:怎么评价雷军对金山的贡献?

求伯君:他把金山软件从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作坊,带入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给他的评价是:鞠躬尽瘁,功在金山。

从未放弃与微软竞争

羊城晚报:金山现在还把微软当作自己的假想敌吗?超越微软还是金山的梦想吗?

求伯君:我们从未放弃过在办公软件市场与微软的竞争,只要金山还在,WPS就还在。WPS在办公软件市场已经逐步收复失地,这个迹象让我很兴奋。

但是,我们不是只做办公软件,金山也不能在微软这棵树上吊死,记得在上市的时候,我们有个员工在内部的新闻组上写“不做中国的微软,要做世界的金山”,我觉得他说得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