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与字节的那些事儿:存储器的今天和明天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小编就已经拥有了拆电脑的半好人属性,虽然当时拆下来的东西总有一些装不回去,但是启蒙教育来说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你现在手头有一个DVD或者蓝光光驱的话,不妨跟小编一起把它的螺丝一个一个卸下来,平放开来,你会惊讶于这些精密的构造,同时一窥存储器的未来趋势。激光器

一条波长被固定的激光光束通过镜面的三次折射,定位到盘面上,再折射到接收器,接收器读取被盘面改变波长的激光,从而提取出蚀刻在盘面的上GB的数据。

GE全球研究实验室,是一个内部超级复杂的地方,占地550亩,今天,我们会从这里了解到最新的存储器发展趋势,以及其他一些好玩的东西。

硬盘,DVD光驱,USB存储器,这些已经与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共存了很长时间了,但当我们的数据趋于无限的时候,存储器还受制于容量的限制,那么存储器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的?

数据存储是很多人不会去考虑的问题,而且即使我们去想,也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笔记本电脑有一个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我们要花费比通常硬盘贵得多的
价格买一个笔记本硬盘,但得到的空间却很小。DVD可以存储一段固定长度的视频,或是没有经过压缩的高品质音轨,但只能是一次性的。闪存对于要移动的存储
区来说是非常方便,我们都知道它和硬盘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也许说不明白。

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存储数据的东西,而我们的网络设备还没有强大到允许广泛的云计算,或者是快速下载任何你想要看的高清电影,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储器都是我们需要而且会遵循摩尔定律不断更新的东西。

 

硬盘不会亡,硬盘一定强

硬盘是人手必备的东西,无论是台式机、笔记本或者是MP4,最基本的数据载体和读写工具就是硬盘,硬盘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速旋转的金属盘上通过通电磁
头改变盘面磁粒布局以写入数据,而磁头读取盘面的磁化翻转就是在读取数据。磁头就像一个针头,悬浮在盘面上,读取近距离微小的磁场变化。

而这种读取方式的发展历史也悠久的让人乍舌:第一台实现这种读取概念的机器诞生于1956年,那时的容量只有几百字节,虽然少的可怜,但是这种革新
的读取方式已经开始引起人们注意了。可是由于技术的门槛,直到1980年,第一块看起来像现在的硬盘,容量只有5MB的硬盘才面世,而生产商就是希捷。

硬盘

从那时起,硬盘开始飞速发展,24年的时间让硬盘从概念走到了应用,而存储密度增加、尺寸减小、价格降低这些事情则是几乎在瞬间就完成了。1980
年同年,容量200倍于前者的1GB硬盘面世,价值500英镑,而30年后的今天,容量有两千倍于前者的2TB硬盘——并且小到足以塞进夹克兜里——只需
要140美元就能得到。

不过,硬盘的科技快要走到临界点了。真的么?虽然不是立刻就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存储器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随着硬盘存储密度不断逼近理论最高点,在2005年硬盘制造商们开始提出了垂直存储的概念,希望成为让硬盘重新焕发活力的契机。

“垂直存储技术能够让数据位站立在磁盘上,而不是向现有的水平记录技术那样,平铺在磁盘上,它能提供新的硬盘数据密度和容量。新的数据排列方法,通
过使磁头在相同的时间内扫描更多的数据位,从而提高硬盘性能。垂直存储技术由于能耗小,发热量也随之减少,从而改善了数据抵抗热退减的能力,提高了硬盘的
可靠性。”

希捷首先看到了纵向存储的瓶颈限制了硬盘发展,其无法超越每平方英寸12.5千兆字节的物理限制,为了突破这堵无形的墙,他们开始尝试垂直存储。

使用垂直存储后,研究人员认为其存储密度的极限已经提升到了每平方英寸128千兆字节左右,而目前的硬盘存储密度只有大约每平方英寸50千兆字节,也就意味着,近几年,硬盘还会继续的扩容,加速和降价,直到垂直存储走到极限。

而硬盘的理论研究也并未就此停止:辅助磁记录用于局部加热盘片实现超高密度的数据录入;模式媒体可以减少对硬盘表面的磁粒需求,通过对盘片基板进行分子模式编码可将需求由50减至1;

希捷预测硬盘的下一个极限存储密度将是每平方英寸50兆兆位以上,也就是6.25TB。因此,可以说硬盘的潜力依然是无穷的——至少在近几年,仍将作为存储器的主导。

 

SSD之崛起

SSD,即固态硬盘,被认为是存储界的平地惊雷,而且非常有希望取代普通硬盘。但实际上这不太正确,固态硬盘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存储数据使用电荷而非磁粒,可以说和普通硬盘根本是不同的东西。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内部是成片的闪存芯片和一块控制器,因为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所以不需要启动过程,也不需要在旋转的盘片上捕获零散数据,更不用听到机械硬
盘的噪音。而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比起来快的让人难以置信,所以装有固态硬盘的电脑的启动速度快的出奇,应用程序的启动、随机写入和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优
秀,但是在写入大型文件方面除外。”

是的,SSD就是这么快,不会产生灾难性的错误,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完美搭配。

但是未来SSD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相当狭窄的,至少现在来说是如此。可能的消费范围包括笔记本、台式机到NAS存储器,都存在一个客户解决方案的问
题。当我们为了使用SSD而不得不等待几年使SSD成熟发展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兼容性时,各类企业存储的数据则在飞速增长,存储规模的增幅大于
SSD容量的增幅,以至于SSD处于一个尴尬的吊车尾的位置。

而SSD发展最快的地方莫过于便携存储,比如在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中的那些,这种存储设备处于一个独特的环境中: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存储速度不是至关
重要的,甚至可以说算不上一个可以值得炫耀的能力。但人们青睐于在iPad中使用SSD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要运行大量的应用程序、看电影和保存杂志。所以随
着便携设备日益智能化,SSD的发展总有一天也会变得光明。

同时Google也继续购买成千上万的大容量硬盘满足客户需求,剩下的客户则紧盯价格,时刻准备买下一块装在笔记本上。SSD的潜在客户如此之多,变化之快甚至可以被眼睛捕捉到。

那么SSD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消除SSD的一些弱点,让SSD变得更加有购买力(目前的SSD的廉价芯片只能支持约1万次写入)。
SanDisk公司的SSD团队成员正在从“更详细的算法、缓存和预测方法有减少无谓的擦除和写入”着手研究SSD的改进。现在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存取方法延长芯片使用寿命,芯片研发也曾走过一段漫长的撞墙之路:开始时每块芯片只能容纳3字节数据,后来是4字节,每次的进步都伴随着
新的物理障碍的出现,而每次也都会有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这种与自然法则的抗衡还会继续。

The Winner is?

SSD还是很年轻,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科技完全覆盖消费领域前,我们会不断发现那些混合产品的存在,比如三星MH80,同时有机械硬盘和SSD两种存储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你的下一台电脑也许还是用不上SSD,但是没准下下台就可以使用到廉价的SSD硬盘了,SSD的成本低廉化是迟早的事情,当64GB的SSD变得司空见惯时,蓝光什么的也许就走到尽头了。

 

全息未来

光学媒介存储走不了多远了,也许蓝光就是最后一代光存储介质。未来的光学存储将借助于全息图像保存数据。

全息存储是受全息照相的启发而研制的,当你明白全息照相的技术原理,对于全息存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拍摄全息照片时,对应的拍摄设备并不是普
通照相机,而是一台激光器。该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被分光镜一分为二,其中一束被命名为“物光束”,直接照射到被拍摄的物体,另一束则被称为“参考光束”,
直接照射到感光胶片上。当物光束照射到所摄物体之后,形成的反射光束同样会照射到胶片上,此时物体的完整信息就能被胶片记录下来,全息照相的摄制过程就这
样完成了。乍看过去,全息照片上只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条纹,但当我们使用一束激光去照射这张照片时,真实的原始立体图像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全息存储技术

使用全息存储技术后,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就能存储高达1TB的数据,这么高的容量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一个晶体有无数个面,我们只要改变激光束的
入射角度,就可以在一块晶体中存储数量惊人的数据。打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把全息存储器看成像书本一样,这也是其用小体积实现大容量的原理所在,理论上
全息存储可以轻松突破1TB的存储密度。在GE实验室中,目前一个晶体可以存储75层不同的数据,而研究人员正在不停的刷新这一数字。

但是GE的研究人员称,全息存储技术离实用化大概还有30年的时间。理论的完善、整套设备的小型化、与目前的存储设备兼容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预
计未来的全息存储介质仍旧类似于目前的DVD,而且激光设备也和蓝光光驱相似,甚至可能会使用相同的波长。从硬件层面上来说,这只是使用了特定的光学元
件,而从软件层面上来说,等于是未来的全息光驱可以兼容目前的蓝光光驱。

 

明天的明天:谁知道呢?

当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都入土成为肥料的时候,我们会用什么存储数据?恐怕只有在科幻里才能找到答案:

微生物——研究人员已经成功的把附有公式E=mc^2的短语的编码添加进了枯草芽孢杆菌的DNA中,未来人工编码的DNA信息可以由细菌生生不息的传递下去,当然也许会有一些小小的突变…生物计算机

碳球——利用富勒烯,一种嵌入金属的碳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一个笼子,来作为存储设备。研究人员发现,金属富勒烯有受探针影响形成不同分子排列结构的能力,通过排列分布有可能实现存储能力。

分子存储——即使是大型的分子,也只有几纳米大小,一个集成电路使用分子制造的话可能会拥有兆级数量的电子设备,存储能力会是目前的100万倍,大小则仅仅是指甲那么大。

量子力学——量子计算机中,每个字节的信息编码成一个量子系统,即一个电子自旋属性。在经典计算机里,一个二进制位(bit)只能存储一个数据,n
个二进制位只能存储n个一位二进制数或者1个n位二进制数,而在量子计算机里,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两个数据,n个量子位可以同时存储2n个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存储能力。量子计算机

 

看到这里,我想你也一定为未来无限的存储可能性怦然心动,但是还是请回过神来,继续用1M的水管和500GB的硬盘拖电影、动漫吧,毕竟这也是值得作为文物保存和纪念的东西。

转自: 爱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