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关于Flash的几点思考

苹果与 Adobe 的关系由来已久。Adobe 的创始人还在那如今已成传说的车库中工作时,我们就已经认识了。

  苹果是他们的第一个大客户,将他们的 Postscript 语言改为我们当时新推出的 Laserwriter
打印机所用。在很多年里,苹果都是 Adobe 的股东之一,拥有其 20%
的股权。两家公司通力合作,开创了桌面电脑出版业,其中有不少快乐的时光,但那段黄金时代一过,我们便分道扬镳了。苹果经历了濒死的过程,Adobe
凭其 Acrobat 产品进入了企业市场。今天,两家公司仍然同心协力为创意产业的客户服务——Adobe 的 Creative Suite
软件的顾客里,有大约一半是苹果电脑用家。但除此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别的共同利益了。

  首先是“开放”。

  Adobe
Flash技术是100%拥有专利的,这些专利为Adobe独享,而Adobe也对其未来发展、价格等拥有绝对控制权。尽管Adobe
Flash技术广泛流行,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开放的,因为它完全被Adobe控制,也只为Adobe而存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Flash技术都是一个封
闭的系统。

  当然,苹果也拥有许多专利性产品。虽然iPhone系统、iPod和iPad都是有专利的,便我们依然坚信:所有与网络相关的标准应该开放。因
此苹果放弃Flash而选择HTML5,
CSS和JavaScript等开放标准。苹果的移动设备使用这些标准后都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HTML5这个新的网络标准已经被苹果、Google

及其它企业采纳,它让开发者可以开发出更好的图形、印刷及动画,不需要第三方浏览器插件(如Flash)就能转换。HTML5是完全开放的,它由一个标准
委员会打理,当然,苹果也是一个成员。

  苹果甚至还为网络制定开放标准。例如,苹果从一个开源的项目做起,打造了WebKit,它是一个完全开源的HTML5渲染引擎,它也是
Safari浏览器的核心,这个浏览器使用于我们所有的产品。WebKit已经被广泛接受。Google将它用于Android浏览器,Palm也用它,

诺基亚也用它,最近RIM也宣布将使用它。除了微软外,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浏览器都用它。为了使WebKit技术更开放,苹果已经将它做为移动浏览器的标
准。

  第二点,关于“整个网络”。

  Adobe不断地说苹果的设备无法连接“整个网络”,因为75%的网络视频使用Flash。它们没有提及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视频都有另一种格式

——H.264,iPhone、iPod和iPad支持这种格式。Youtube估计占有40%的网络视频,苹果的移动设备都绑有应用,而iPad更是提
供了最佳浏览体验。除了Youtube,如Vimeo,Netflix,Facebook,ABC, CBS,
CNN,MSNBC,福克斯新闻,ESPN,NPR,《时代》,《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体育画报》, 《人物》, 《国家地理》,
很多很多其它的公司都能支持,iPhone、iPod和iPad用户没有损失多少视频。

  Adobe的另一个理由是苹果的设备无法玩Flash游戏。这可能是真的。比较幸运的是在苹果的应用商店里有5万个游戏与娱乐应用,当中许多还
是免费的。iPhone、iPod和iPad的游戏会越来越多,远非其它平台可媲美。

  第三点,关于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赛门铁克最近指出,Flash在2009年创了安全记录之最。我们也有第一手资料,显示Flash是导致Mac死机的原因之一。我们曾与
Adobe合作,试图解决此问题,但它们还是坚持多年不变。我们不想为了Flash,降低iPhone、iPods和iPads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Flash在移动设备上并不能完好运行。按照惯例,我们数年来一直要求Adobe能将Flash良好运行于移动设备上——任何移动设备。

但依然无所进展。Adobe曾公开表示,Flash支持所有2009年早期推出的智能手机,然后是2009年下半年推出的手机,然后又是2010年上半年
推出的手机,现在,它们又要说2010年下半年了。我想它们最终会推出新品,可以庆幸的是我们不用耐心等待了。谁知道它的表现会如何呢?

  第四点,续航时间

  在播放视频时,为了使电池续航时间延长,移动设备必须在硬件上进行解码,如果用软件解码会耗费更多的电力。现在的移动设备都包括一个解码器,叫
作H.264,它是一个工业标准,用于所有的蓝光DVD播放器,这个标准被苹果、Google,Vimeo,Netflix及其它许多企业接受。

  虽然Flash最近也将H.264列入支持行列,但是如今几乎所有的Flash网页都需要老一代的解码器,它无法在移动芯片上执行,所以只好求
助于软件。区别十分惊人:举个例子,在iPhone上H.264视频可以播放十小时,而用软件解码只能播放不到五小时。

  当网页使用H.264对视频再编码时,它完全可以不使用Flash技术。而且它们可以良好运行于苹果Safari、Google
Chrome浏览器上,完全不需要插件,在iPhone、iPod和iPad上效果不错。

  第五点,与触摸屏有关。

  Flash是为电脑和鼠标设计的,而不是手指控制的触摸屏。例如,许多的Flash网页上有“翻转”功能,当鼠标移到上面时会弹出一个菜单或者

其它元素。苹果的革命性多触点触摸界面不使用鼠标,也没有“翻转”这种概念。许多的Flash网页为了支持触摸设备需要再编写。如果开发者需要重写网页,
为什么不使用更先进的技术HTML5、CSS或者JavaScript?

  即使iPhones,iPods和iPads能运行Flash,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多的Flash网站为了支持触摸设备还是要重写代码。

  第六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撇开Flash封闭而独断、技术缺点明显且不支持触摸设备等不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我们不支持它。我们曾讨论过网站使用Flash播放视频
与互动内容的下降趋势,然而Adobe还是要求开发者接受Flash,开发应用并在我们的设备上使用。

  我们深知伤害体验,让第三方插足平台和开发者之间,最终会制造出低标准应用,它会阻碍平台的扩张和进展。如果开发者越来越依赖第三方开发的函数
库和工具,那么唯有在第三方选择新功能时,开发者才能享受到平台优越性。我们不能让第三方支配,不能第三方让开发者开发什么,才能开发什么。

  更糟糕的是一旦第三方提供一个交叉平台开发工具,它们可能不会为单一的平台开发增加工具,除非工具能适应于所有平台。如此一来,以后开发者就只
能开发最低标准的应用。再次重申,禁锢开发者,使之不能使用我们的创新和增强产品,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结果,因为他们没有到竞争对手的平台去。

  Flash是一个交叉平台开发工具。让开发为iPhone、iPod和iPad开发出最好的应用,这并非Adobe的目标。让他们为交叉平台开
发才是其目标,而且Adobe在增加苹果平台应用方面十分迟钝。例如,尽管Mac OS
X已经推出近10年,Adobe直到两周前才完全接受,推出了CS5。Adobe是最后一个完全接受Mac OS X的第三方开发商。

  我们的动机十分简单:我们希望为开发者提供最先进、最创新的平台,我们希望他们直接站在苹果平台的肩上,打造全世界最好的应用。我们希望不断增

强平台,让开发者创造出更让振奋人心、更强大、更有趣、更有用的应用。要多方共赢,我们卖出更多的设备,因为我们拥有最好的应用,开发者越来越拥有更广泛
的用户基础,用户也可以更开心地选择,选择的面也更宽。

  总之,Flash适用于PC时代,为PC与鼠标而存在。对于Adobe来说Flash是个成功的业务,我们理解它为何希望能超越PC。但移动设
备关乎低功耗,触摸界面及开发网络标准,这些是Flash的短板。

  媒体雪崩,出路在于它们向苹果移动设备提供内容,这证明Flash不再是观看视频之必备,也非其它许多网站的必需。苹果应用商店的20万个应用
也证明Flash不是成千上万开发者的必需品,没有它同样可以创造更好的、更丰富的应用,包括游戏。

  移动时代的新开发标准,如HTML5,将在移动设备上获胜(电脑也将一样)。也许Adobe应该集中精力,为未来打造HTML5工具,而不是成
天批评苹果放弃过时的事物。

  史蒂夫·乔布斯

  2010年4月

 

————————————————————————

给帮主的仿写作文:关于 iPhone OS 的几点思考

 

乔布斯昨晚发布公开信《关于 Flash 的几点思考》,阐述了他和苹果公司对于 Flash 与 HTML5 之争的几个观点。
里我也写一篇风格完全相同的文章,提出跟乔布斯针锋相对的几点意见

苹果与广大手机玩家的关系由来已久。玩家们还把如今快成传说的 Windows Mobile 或者 Palm
的触摸屏系统当宝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了。苹果给了我们印象最深的创意,将多点触摸等技术第一次为智能手机所用。虽说时间不算长,苹果一直都是玩家心
中的偶像,被一些果粉当成圣地麦加。玩家与苹果通力合作,创造了iPhone系列的辉煌业绩,其中有不少快乐的时光,但那段黄金时代一过,我们中的一部分
便分道扬镳了。苹果继续热炒它的手机甚至推出了大号的 iPad,玩家的一部分则转向了Android、Windows Phone7、Palm Web

OS或者魅族M8。今天,苹果和玩家们仍然同心协力继续着苹果的销量神话——iPhone手机的购买者里,有多少是智能手机的狂热者,一眼就看的出来。但
除此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别的共同利益了。

我想在这里记下作为一个手机玩家,我对苹果的 iPhone OS 的一些想法,希望我们的媒体和砖家叫兽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我觉得
允许 Flash 在 iPhone, iPod 和 iPad 上运行是愚蠢的
。在苹果口中,他们这一决定背后主要的驱动力是“先
进”与“落后”,“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但事实上,正如乔帮主自己也有所意识的,他们这一决定背后主要的驱动力是商业上的考量。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
App Store。Adobe说,苹果是一个封闭系统,Flash 则是开放的,他们的话对了一半。我认为 Flash 和 iPhone OS
在对待开放这个问题上实属半斤八两,谁也没法用这个理由说服谁。我来解释一下吧。

首先,谈谈“开放”。

苹果在大肆挞伐 Flash 仅仅为 Adobe 一家公司独占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 Adobe
另一项引以为傲的私有标准 PDF 是经过他们自己之手提交给 ISO,并

终成为一个国际标准
。 Adobe
公司表示他们的客户,尤其是政府客户,一直在提醒该公司:如果 PDF 成为 ISO 的标准,那么他们在支持 PDF
格式方面将获得更大的信心。政府客户用 flash
的情况远比苹果想象的要普遍。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网站新华网、以及中国政府的网站和各部委网站都有使用 flash。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假如
Flash 标准面临风险,政府部门将继续推动 Flash 成为 Adobe 的一项新的国际标准。

苹果承认自己也拥有很多封闭产品,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们推广的 HTML5 标准、webkit
内核等等,尽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进步,然而却也包含了公司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作为上述标准的首倡者,如果标准得
势,他们即使不能收取授权费用,至少也能在开发应用方面占尽市场先机。然而事实上占据当前市场先机的依然是 Flash。苹果自身的 iPhone OS
如果不支持这个事实上最大的行业标准,他自己谈论的“开放”便只能是一句笑谈。正如一篇报道的留言
所说,“对苹果的看法保持中立。flash确实是封闭的,但是你自己的技术比人家更封闭。”

第二,谈谈“完整的互联网”。

Adobe 反复说苹果的移动设备无法访问“完整的互联网”,因为网上 75% 的视频用的是 Flash。他们说的其实一点不差。苹果所指的
H.264 确实得到了N多大牌网站的支持,这似乎可以确保他们至少使用上述网站的内容广进财源。然而“没有多少线上视频是 iPhone, iPod 和
iPad 的用户看不到的”可就大错特错了。将目光移向大洋彼岸的中国,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在使用 Flash 播放视频
既然苹果举例子了,那我也来举例子: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Tom、MSN、CNTV及各省网络电视台、优酷、土豆、六间房、
酷6……哦对了,甚至有些网站还采用 Windows Media 技术传输视频呢。

关于苹果的设备玩不了 Flash 游戏,苹果只能提出在 App Store 里的五万多款游戏和娱乐软件,这不假,而且其中有些质量很高。但是
Flash 制作的游戏有多少款,质量如何,请乔帮主在搜索引擎输入“Flash Games”,自己查询一下吧。

第三\第四,谈谈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和电池续航力。

苹果始终在大谈 Flash 的性能问题,包括播放视频时的高温、还有死机等现象。然而日前一项实验却似乎显示,这是因为苹果没有在自己
的浏览器中启用对高清视频加速的支持
。软件和硬件解码的区别的确是巨大的,但苹果显然选择了故意让 Flash
只能沦落到软件解码,以显出其在性能上的“瓶颈”。

目前,Adobe 已经在 Mac OS X 平台推出了支持硬件加速的
Flash Player 测试版
,作为和 iPhone OS 同源的系统都可以支持更好的 Flash 运行环境了。Adobe
并非不重视苹果用户对其性能的诟病,但如果得不到苹果的帮助,他们很难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进展。

苹果指责 Adobe 没有适应苹果的系统是不公平的,因为苹果一直在改进自己的系统以适应 HTML5 的标准,却没有付出相似的努力适应 Flash
标准,反过来却把错误都推到 Adobe 头上。目前 Android 系统已经承诺将原生
支持 Flash 包括视频播放
。可以预见,苹果的竞争对手将把 flash 作为一大竞争卖点,为此他们必将不遗余力的改进自身硬件,以做到对
Flash 的完美支持。

至于安全和可靠性,乔帮主在上一封公开信《关于音乐的思考》中,曾经亲口说过:“问题在于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有的还很闲,并且喜欢去挖掘这些秘密,把它
们发布出来……他们往往干得很成功,因此任何想用 DRM
技术保护内容的公司,都必须时时为内容添加新的、更难被挖掘的秘密。这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DRM
的失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任何技术都有安全和可靠性的隐患,任何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苹果即使目前暂时受到相对较少的侵害,也不能沾沾自喜的以此批评其
他公司的软件安全漏洞。实际上,iPad本身的漏洞已经受到了安全专家的注意 。苹果和 Adobe 等公司一同研究应对策略才是上策。

第五,谈谈触屏。

“Flash 是为个人电脑和鼠标设计的,并不适合触屏和手指。”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 Flash 设计的网站里;从另一个角度说,Flash

设计的网站又不都是不适合触屏和手指的。在中国和韩国等地,一些网页设计者们偏爱像素字体和像素画,即使用户在台式机系统上查看这些缩略的工艺图形也需要
费一点力气,更不用说触屏界面设备了。但是,微小到像素,即使用手指尖也触摸不到的设计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风格。

确实,触屏界面的流行影响了很多最新设计作品的趋势,但这不应成为扼杀其他设计风格的理由。相反的是,我们需要将触屏设备及其浏览器设计
的更加人性化
,为悬停等动作设计出相应的触屏动作,以做到完美的兼容。苹果希望以一己之力鼓动全球网站搬迁到 HTML5
是不现实的,到现在都多少年了还有那么多网站是 IE6 Only
,故意不向下兼容只能导致彼此都不相往来而已。也对,毕竟苹果的目标用户不怎么会去访问“不顾标准”的网站。

还有一点,苹果似乎忽略了 Silverlight 的存在。Windows Phone 7
系统上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 Silverlight 可以开发出完美适应触屏操作的网站,不知 iPhone OS 有没有打算支持一下?

第六,谈谈“第三方软件层”。

乔帮主用 Flash“封闭、私有、有重大技术问题”作为理由,来支持什么呢?支持一个同样“封闭、私有、有重大技术问题”的手机操作系统。

帮主说,第三方软件层“会导致大量不够水准的软件”,但是我有几点疑惑:“水准”是什么?怎样才叫“不够水准”?这水准是否只是由苹果一
家确定,甚至只是出于乔帮主个人的好恶?
这样的“水准”又将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呢?只要看看帮主对“政治”和“色情”内容定出标准的随意
性就可以知道,苹果自家的 App Store 机制怎样扼杀了可能的创意与创新。

帮主称“Adobe 在采纳苹果的平台的改进上可谓迟缓之至”,不过作为一个跨平台的运行环境,Adobe 不管在封闭的 Windows 还是在开放的
Linux 操作系统,做出的动作都快于 Mac OS X,这说明什么呢?是苹果采用了太过超前的三体星人技术?还是苹果居然比微软还封闭?还是
Adobe 傲娇了?我想不明白,静待高人指点。

苹果希望“提供最先进、最创新的平台给开发者”,这值得我们敬佩。不过,我想苹果不应该不会注意到这样的逻辑:如果一个官方工具和一个第三方工具同时存
在,而官方工具拥有很多第三方平台不具备的新特性、创新与功能改进,那么作为开发者,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的话,该选哪个岂不是很明了
苹果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官方开发平台如此没有自信呢?如果真的强过 Adobe 那么多,苹果完全可以让开发者们用脚投票嘛。

也许,在苹果的愿景里,人人都是赢家——苹果会因为有了最好的软件而卖出更多设备,开发者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而面对最好的、选择最广泛的软件平台,用户
也会感到开心愉悦——但是,我有更充足的理由相信:用户拥有的选择越多,他们就能享受到越大的开心愉悦;开发者的软件“写一次就到处运行”将会极大地促进
开发环境的繁荣;苹果在那些“最好的软件”之外又多出无数新功能,可以卖出更多的设备。这种结局,岂不是更加美好?

结论。

“Flash 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产物,它是为个人电脑与鼠标发明的。”同样,iPhone 的诞生,离不开 Windows Mobile 和 Palm
的默默奉献;iPad 也踩在了 Newton 和 Tablet PC
的肩膀上。苹果确实一直都在大步向前的创新,作为这创新的代价,无数苹果老用户发现,他们的 Mac 机器不知为何,买了两三年就从架构上被抛弃了(从
PowerPC 到 Intel)。然而,Windows XP 诞生已经十年了,我们依然能从华夏大地的众多网吧见到它的身影。

苹果认为,软件相比设备来说,是次要的。苹果现在已经成为一家专注于销售设备的公司。为了推销他们的设备,他们才进行自己软件上的创新,
以适应设备的新功能。
因此,苹果并没有打算考虑兼容性问题,而是恰好相反——他希望甚至自己的老用户以后都要被迫买上
两台、三台、四台苹果的新设备,每隔两三年就为苹果贡献一次荷包。

最新的例证当然是 iPhone OS 4.0 ,苹果不提供一代
iPhone 的官方支持
,买了手机才三四年的人们,该是何等的杯具?不过,这似乎在美国算不上什么杯具,因为电子产品的价格和工资相比,简直是
白菜价。只是手机玩家在全球各地都存在,那些省吃俭用甚至从生活费里节省出资金来买苹果新玩意的玩家们,本应得到苹果更多的重视与关怀。

目前 Adobe 已经在 Flash CS5 中推出了转换 SWF 文件为 HTML5 Canvas 的功能。但我并不认为这是
一种对苹果的妥协。Adobe 通过现在的一番折腾,显然应当认识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它如果进一步减少对 Mac
平台的支持,包括针锋相对的减少 Mac 版 CS 系列开发工具,那将是对苹果的一记杀手锏。但是,Adobe CS5 还是发布了 Mac
版本。现在哪家公司更慷慨,在论战中更富风度,大概也已经一目了然了吧?

我希望本次标准之争的结局也能很快一目了然。

LonelyJames
2010 年 4 月